- 评论
(0)
【深度观察】从出口贸易到本地化生产,中国汽车出海走出新航路
中国汽车出海再提2024年开门红!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月份中国汽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47.4%。
事实上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成绩已是“一路领先”,同比增长57.9%,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首位。
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国内市场内卷白热化,海外市场成为中国车企出海淘金的香饽饽
在汽车出口量前10的国家中,俄罗斯市场表现较强,同比增长5.5倍。新能源汽车销往比利时、泰国及西班牙市场增速明显。
从地域角度来看,欧洲具有高度包容性和成熟的汽车工业基础,而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普及率相对较低,本土汽车产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这使得欧洲与东南亚正成为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海外扩张的主战场。

即将销往全球各地的中国汽车。(图源:新华网)
俄罗斯:地缘政治下的汽车出海新商机
根据俄罗斯商业银行Otkritie Bank汽车事业部在2024年1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占有率已从17%提升到49%。
据了解,2023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卖出了创记录的55.3万辆汽车,同比几乎增长5倍。

奇瑞汽车成为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图源:奇瑞汽车)
这主要是俄乌战争之后,欧美日韩车系因其供应链断裂,纷纷撤离俄罗斯。而中俄之间物流通畅,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充足,中国车企顺势而为,迅速抓住商机。
目前,中国车企出海到俄罗斯以整车进口与CDK为主(即全散件组装,即当地生产的零部件,利用当地劳动力组装成整车,并以较低零售价出售),并积极拓展销售网络。
欧盟:2035年停售燃油车,政策红利带来的新商机
尽管欧盟有关汽车的法规繁多且严苛,但依然阻挡不了中国汽车出口欧盟的步伐。
欧盟整车进口税率为10%
相比美国整车进口关税率27.5%,欧盟整车进口关税率为10%,并且欧盟整体消费能力较强,卖车无需卷价格,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使得欧盟成为中国汽车出海必争之地。
欧盟27国将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
随着《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的推出,欧盟27国家将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欧洲开启电动化征程。
目前,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90%,荷兰有50%,而欧洲市场整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则在25%左右,增长空间前景可期。
在欧盟大举迈进汽车电动化的政策风口下,拥有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国车企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部分欧盟国家延长电动汽车购买补贴
欧盟各国政府还推出相关的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政策。如西班牙政府推出的MOVES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规定,对消费者报废燃油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最高补贴可达7000欧元(需满足原有汽车已满7年车龄)。
该计划原本应于2023年12月31日到期,西班牙政府已决定将其延长至2024 年 7 月 31 日,以助力其实现“2030年550辆新能源汽车在路上跑”的宏伟目标。
中国汽车深受欧洲消费者青睐
凭借其高品质、酷炫设计及有竞争力的价格,中国汽车俘获不少欧洲人的心。根据Carwow的一项研究显示,43%的西班牙人会考虑将中国品牌汽车作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而德国有30%,英国是29%。

中国汽车备受欧洲消费者青睐,图为比亚迪德国摸你黑车展产品发布会现场。(图源:比亚迪)
中国汽车对西班牙出口增长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中国对西班牙的汽车出口总金额同比增长了20倍,达到13.7亿欧元,2023年则是同比增长1.3倍。
西班牙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国。汽车行业占西班牙出口总额超过18%,养活了约9%的制造业工人。
这里拥有丰富锂矿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边境有着著名的San Jose锂矿床,也是全球最受关注的锂矿项目Infinity Lithium的所在地。而锂矿都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汽车工业底子好,锂矿资源丰富,加上政府的电动汽车激进补贴政策,使得西班牙成为中国厂商角逐欧洲市场的重要节点。
比利时成为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最多国家
同理,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比利时,有着“欧洲通衢”之称,经济总量在欧盟位列第8、全球第25名。
作为全球汽车生产大国之一,比利时拥有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人均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
这里不仅有有产自中国的特斯拉、沃尔沃汽车等品牌车型,还有吉利、上汽、比亚迪等多家自主品牌的明星产品,经由比利时口岸进入欧洲其他国家市场。
东南亚:2030年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达35%
除了欧洲地区,东南亚也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热门地。
“一带一路”带来的政策红利
东南亚不仅与中国有着地理上的距离优势,更在于与中国密切的经济联系——通过“一带一路”及RCEP区域经贸协议的推进,东南亚为车企出海带来众多红利。
泰国汽车工业配套完善,电动汽车增长潜力大
其中,素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泰国,已一跃成为东盟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拥有着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汽车产业链配套完善。
泰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69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泰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汽车电动化发展战略,要求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比汽车产量的30%。
泰国销售的电动汽车70%来自中国车企
随着当地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颇受中产阶级青睐,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23年泰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同比增长达到684%。目前泰国在售的电动汽车中,有70%来自中国车企。

中国汽车在泰国广受欢迎。(图源:央视财经)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度集中
除了泰国,印尼、越南也成为近年来中国车企进军东南亚汽车圈的重要扎营点。
随着市场的高度集中,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将占据东南亚 95% 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有行业机构预测,到 2030 年,东南亚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达到 35%。有望为中国汽车带来新一轮出海发展机遇。
供应链本土化:从贸易出海向生产本地化转型
考虑到生产、物流成本以及出口国政府对汽车本地化生产的政策鼓励,中国汽车在出海模式上已从单纯的贸易出口逐步向生产制造本地化转型。
海外建研发及生产基地
如吉利进入“全链”出海阶段,计划打造端到端的海外本土化供应链,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的全面本土化。
北汽新能源已于2016年在巴塞罗那设立其海外第四家研发中心,上汽名爵、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都在筹划在欧洲建厂。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哪吒汽车和广汽埃安等车企已在泰国投资建厂。

北汽新能源201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第四家海外研发中心。(图源:北汽新能源)

2024年年初广汽埃安泰国工厂项目在泰国罗勇府罗勇工业园正式开工。作为广汽埃安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泰国工厂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泰铢,设计年产能达5万台,分两期建设,第一期计划于今年7月建成。(图源:广汽埃安)
自建物流输送船队
比亚迪是建厂和远洋运输队双管齐下——首个海外汽车生产基地落子泰国、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将建海外合资工厂,并于2024年1月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正探索在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合资建厂的可能性。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艘运输船“BYD EXPLORER”已正式启航,从山东烟台出发、往深圳装车、目的地直达欧洲。
同样自主搭建物流体系的还有上汽集团。2024年1月,上汽集团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上汽安吉申诚号”正式下水启航,将5000多辆上汽汽车运往欧洲。上汽未来还将追加百亿投资,加固远洋供应链。

上汽集团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上汽安吉申诚号”。(图源:上汽集团)
汽配零部件企业加速跟进全球出海
除了整车企业海外建厂,汽车零部件企业对在海外建厂也踌躇满志。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精工汽车等一批配套供应商都将在泰国投资建厂。
均胜电子早在12年前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在欧洲、北美及日本等主要汽车生产、消费地区有生产研发基地布局。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均胜电子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过70%。

均胜电子全球布局。(图源:均胜电子)
敏实集团通过其位于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全球5大研发中心,逾70家工厂,打造全球汽车外饰创新力。
标普全球汽车整车战略与价格团队在《中国汽车出海热潮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预计,西欧、中东、东盟三大地区将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主阵地。其中,到2030年,中国整车厂在西欧市场将有超过80万辆的销量,中东和东盟市场销量则均将超过40万辆。
出海前景可期,你准备好了吗?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ConnectME 商贸配对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换一换
- 人脉
- 企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