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item.search_key}}
热门搜索
换一批
{{item.name}}
{{item.english_name}}
订阅电子报
每周1次 每2周1次
{{sum}}
登录 注册

应用行业

西门子与国机汽车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全球首款商业化聚合物心脏瓣膜

欧莱雅发起#芯动就行动#,明星美妆产品替换装减塑效果显著

产品类别

从“卡脖子”到“国产化”,尼龙66己二腈、PI薄膜、COC…新材料产业如何突围?

120万台充电宝被紧急召回,真相竟藏在一张薄膜里!

普利特墨西哥工厂试产成功

活动推介

  • K 2025 同期活动之“塑料塑造未来”:每天主题不重样

  • K 2025 展会前瞻:科思创高性能材料助力可持续发展

  • 塑料包装界焦点!雅式新安姆科深度合作,解锁第十三届CPRJ技术论坛新看点

图组

行业专题

2025年橡塑十大技术趋势

绿色塑料新生代:生物基&再生材料创新前沿

新消费下塑料包装如何出圈?

CHINAPLAS

CHINAPLAS 2025 国际橡塑展焦点

CHINAPLAS 2024 国际橡塑展焦点

CHINAPLAS 2023 国际橡塑展焦点

展会专题

Fakuma 2024 焦点

聚焦K 2022

视频新闻

“我们不怕被模仿”——国产薄膜设备如何逆袭?

我们在杜塞尔多夫K预展,看到了瓦克的两大创新材料

升级TPC材料+发泡方案,让跑鞋回弹超80%!

会议视频

【直播回看】WANHUA万华:高性能特种塑料助力高质量的工业与生活应用

【直播回看】Covestro科思创:RE材料解决方案:助力电子电气行业极致减碳,满足 EPEAT 新规

【直播回看】Covestro科思创:解读科思创2025+CMF趋势报告:电子电气、汽车、医疗健康

企业/产品视频

一分钟了解旭阳新材

旭阳新材炭黑,品类全,定制化,一站式服务!

旭阳新材炭黑,塑胶专用铝颜料,彩铝颜料,铜金粉等众多特色产品亮相!

展会

回放 科技汇萃 2025@CPRJ直播 CHINAPLAS

回放 科技汇萃@CPRJ直播 CHINAPLAS

活动

回放 第六届CHINAPLAS x CPRJ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正在直播中!

回放 第五届CHINAPLAS x CPRJ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首页 > 新闻 > 化工及原材料

从“卡脖子”到“国产化”,尼龙66己二腈、PI薄膜、COC…新材料产业如何突围?

来源:雅式橡塑网 日期 :2025-07-02 作者 :张子瑜
版权声明: 本文由“雅式橡塑网(AdsaleCPRJ.com)”原创/编辑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与摘选。对任何侵权行为,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子瑜 编辑
总结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企业在高性能材料实现国产化突围的进展。

转眼间,2025年已过去一半。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已上演多场“高光时刻”,多项“卡脖子”技术接连被攻破,不断向“深”突破,向“新”攀高!

 

跟上小编的步伐,让我们一起盘点2025年上半年橡塑行业的“重大突破”!


尼龙66关键原材料

 

平煤神马集团:独特技术路线,替代进口己二腈

 

6月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产能10万吨/年艾斯安(氨基己腈)装置投产, 其采用己内酰胺氨化脱水直接生产氨基己腈,然后加氢得到己二胺的独特技术路线,绕过了传统己二腈工艺路线,标志着中国尼龙66关键原材料己二腈长期被国外化工巨头“卡脖子”的局面实现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艺路线成本比传统路线降低18%-22%,这将使得中国PA66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成本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853.jpg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产能10万吨/年艾斯安(氨基己腈)装置投产。

 


由于己二腈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较高,其生产技术长期被英威达、杜邦、巴斯夫等少数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受此影响,长期以来中国PA66产业链上游原料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已成为全球己二腈最大的进口国。

 

除了平煤神马集团,中国目前能够生产尼龙66关键原材料己二腈的企业还有天辰齐翔、华峰集团等。

 

中国己二腈产能建设情况(不完全统计):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08.jpg


高端聚烯烃材料

 

阿科力:COC国产替代进程正加速


 

6月,阿科力二期年产5000吨高透光材料(环烯烃共聚物COC)完成了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工作,标志着其正式进入生产阶段,投产后总产能达到1万吨/年光学材料,目前公司已掌握全套COC生产技术及相关专利,具有较强的产业链优势。

 

COC/COP材料因其高透明度、低吸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镜头、医疗包装、电子电器等领域。相关数据表示,2025年中国COC/COP消费量预计将增长至2.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2%。

 

目前全球COC/COP的生产仍由日本瑞翁、日本宝理、三井化学等日本企业主导,但国内企业后劲十足,阿科力、金发科技、拓烯科技等企业陆续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进程正加速。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13.jpg

(数据来源:化工新材料及企业公开资料整理)


 

万华化学:国产POE工业化突破,缩小与国际巨头产能差距


 

万华化学在聚烯烃弹性体(POE)领域实施“一期20万吨/年+二期40万吨/年”产能建设规划。

 

2025年3月,蓬莱化工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一座年产40万吨的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竣工。结合去年6月烟台工业园已投产的中国首套20万吨/年POE生产装置,届时万华化学的POE总产能将提升至60万吨/年,显示出中国在高端聚烯烃材料领域加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的强劲态势。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18.jpg

万华化学4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开工仪式。


 

当前,在中国规划总产能超440万吨/年的POE产业格局中,万华化学凭借14%的产能占比,成为全球POE产能增长最为突出的企业之一,进一步缩小了与国际化工领军企业的产能差距。



东明石化、中科科乐:全球首创EPOE技术


 

2月,山东东明石化集团首创采用镍系催化剂和溶液法聚合工艺,研发出以乙烯为单一原料制备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的工艺路线,突破了传统依赖α-烯烃的合成路线,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世界首套30万吨/年EPOE项目正式开启建设。

 

6月,中科科乐同样开发出原创镍基催化剂技术,以乙烯为单一原料即可制备EPOE,也标志着国产EPOE产品进入市场。

 

作为高端聚烯烃材料中的关键品种,EPOE具有优异的弹性、耐候性、抗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受制于较高的技术壁垒,该材料长期依赖海外进口。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与中科科乐近期相继攻克EPOE产业化关键技术,不仅打破国外企业在聚烯烃弹性体领域的技术垄断,其全球首创的EPOE制备工艺,更让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

 

高性能纤维

 

泽睿新材:推出超耐温高结晶碳化硅纤维

 

6月18日,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复合材料的新产品——Zeralon®3A纤维和Zelramic®300纤维,据说这是中国首次推出耐温超过1800℃高结晶第三代碳化硅纤维,成为碳化硅纤维领域的重大突破。

 

碳化硅纤维是以有机硅化合物为原料,经纺丝、碳化或气相沉积制得的具有β-碳化硅结构的无机纤维。

 

作为高端纤维材料,碳化硅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等众多领域(如新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核反应堆中的核包壳管、半导体、光伏热场材料等),尤其在国防军工领域展现出十分高的应用价值,因而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材料。


 

上海石化:碳纤维新突破,为低空等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今年4月,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基于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原创技术,建设节能高效的10条碳纤维生产线,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22.jpg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

 

 

投产后,将加速中国碳纤维产业链布局,广泛应用于低空产业、风电、储能等领域。此前,吉林化纤、中复神鹰等企业也均实现了大丝束技术突破。

 

特种工程塑料聚酰亚胺,国产化再加速

 

聚酰亚胺曾被赞誉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如今中国企业继续加快这一高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6月26日,内蒙古中科玖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聚酰亚胺(PI)薄膜生产制造项目通过备案,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计划配置24条生产线,产能规划为3000吨。

 

内蒙古中科玖源是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母公司在PI薄膜的产业布局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26.jpg

(来源:DT新材料)

 

在高性能聚合物薄膜领域,聚酰亚胺膜处于金字塔尖的位置,被誉为“黄金薄膜”。它也是制约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三大瓶颈性关键高分子材料之一,与碳纤维、芳纶纤维齐名。

 

它除了具有高机械性能、耐化学性外,还拥有优异的柔韧性、热稳定性、电绝缘性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柔性电路板、柔性显示、折叠屏、电气绝缘器件等,满足其高散热、弯曲、折叠、轻薄等要求。


目前全球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主要由美日韩企业主导,如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韩国SKPI等厂商合计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近年来,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打破国外垄断。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布局尼龙66原材料、COC、POE、碳化硅纤维、聚酰亚胺等高端材料产业链,推进关键原材料、核心工艺的自主可控,从原来的“受制于人”,到“自给自足”,再到“领先于人”,不仅标志着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质变,更彰显出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强劲动能。

 

你还知道橡塑行业哪些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欢迎评论区留言!


 点赞 丨  {{details_info.likes_count}}
万华化学WANHUA
通用聚酰胺(PA)
 厦门美佳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会员  
 茂康材料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标准会员  
 研益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会员  

该内容需要登录方可查看,如需继续观看,请点击下方登录按钮   登录

来源:雅式橡塑网 日期 :2025-07-02 作者 :张子瑜
版权声明: 本文由“雅式橡塑网(AdsaleCPRJ.com)”原创/编辑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与摘选。对任何侵权行为,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子瑜 编辑
总结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企业在高性能材料实现国产化突围的进展。

转眼间,2025年已过去一半。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已上演多场“高光时刻”,多项“卡脖子”技术接连被攻破,不断向“深”突破,向“新”攀高!

 

跟上小编的步伐,让我们一起盘点2025年上半年橡塑行业的“重大突破”!


尼龙66关键原材料

 

平煤神马集团:独特技术路线,替代进口己二腈

 

6月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产能10万吨/年艾斯安(氨基己腈)装置投产, 其采用己内酰胺氨化脱水直接生产氨基己腈,然后加氢得到己二胺的独特技术路线,绕过了传统己二腈工艺路线,标志着中国尼龙66关键原材料己二腈长期被国外化工巨头“卡脖子”的局面实现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艺路线成本比传统路线降低18%-22%,这将使得中国PA66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成本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853.jpg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产能10万吨/年艾斯安(氨基己腈)装置投产。

 


由于己二腈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较高,其生产技术长期被英威达、杜邦、巴斯夫等少数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受此影响,长期以来中国PA66产业链上游原料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已成为全球己二腈最大的进口国。

 

除了平煤神马集团,中国目前能够生产尼龙66关键原材料己二腈的企业还有天辰齐翔、华峰集团等。

 

中国己二腈产能建设情况(不完全统计):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08.jpg


高端聚烯烃材料

 

阿科力:COC国产替代进程正加速


 

6月,阿科力二期年产5000吨高透光材料(环烯烃共聚物COC)完成了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工作,标志着其正式进入生产阶段,投产后总产能达到1万吨/年光学材料,目前公司已掌握全套COC生产技术及相关专利,具有较强的产业链优势。

 

COC/COP材料因其高透明度、低吸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镜头、医疗包装、电子电器等领域。相关数据表示,2025年中国COC/COP消费量预计将增长至2.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2%。

 

目前全球COC/COP的生产仍由日本瑞翁、日本宝理、三井化学等日本企业主导,但国内企业后劲十足,阿科力、金发科技、拓烯科技等企业陆续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进程正加速。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13.jpg

(数据来源:化工新材料及企业公开资料整理)


 

万华化学:国产POE工业化突破,缩小与国际巨头产能差距


 

万华化学在聚烯烃弹性体(POE)领域实施“一期20万吨/年+二期40万吨/年”产能建设规划。

 

2025年3月,蓬莱化工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一座年产40万吨的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竣工。结合去年6月烟台工业园已投产的中国首套20万吨/年POE生产装置,届时万华化学的POE总产能将提升至60万吨/年,显示出中国在高端聚烯烃材料领域加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的强劲态势。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18.jpg

万华化学4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开工仪式。


 

当前,在中国规划总产能超440万吨/年的POE产业格局中,万华化学凭借14%的产能占比,成为全球POE产能增长最为突出的企业之一,进一步缩小了与国际化工领军企业的产能差距。



东明石化、中科科乐:全球首创EPOE技术


 

2月,山东东明石化集团首创采用镍系催化剂和溶液法聚合工艺,研发出以乙烯为单一原料制备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的工艺路线,突破了传统依赖α-烯烃的合成路线,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世界首套30万吨/年EPOE项目正式开启建设。

 

6月,中科科乐同样开发出原创镍基催化剂技术,以乙烯为单一原料即可制备EPOE,也标志着国产EPOE产品进入市场。

 

作为高端聚烯烃材料中的关键品种,EPOE具有优异的弹性、耐候性、抗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受制于较高的技术壁垒,该材料长期依赖海外进口。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与中科科乐近期相继攻克EPOE产业化关键技术,不仅打破国外企业在聚烯烃弹性体领域的技术垄断,其全球首创的EPOE制备工艺,更让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

 

高性能纤维

 

泽睿新材:推出超耐温高结晶碳化硅纤维

 

6月18日,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复合材料的新产品——Zeralon®3A纤维和Zelramic®300纤维,据说这是中国首次推出耐温超过1800℃高结晶第三代碳化硅纤维,成为碳化硅纤维领域的重大突破。

 

碳化硅纤维是以有机硅化合物为原料,经纺丝、碳化或气相沉积制得的具有β-碳化硅结构的无机纤维。

 

作为高端纤维材料,碳化硅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等众多领域(如新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核反应堆中的核包壳管、半导体、光伏热场材料等),尤其在国防军工领域展现出十分高的应用价值,因而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材料。


 

上海石化:碳纤维新突破,为低空等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今年4月,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基于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原创技术,建设节能高效的10条碳纤维生产线,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22.jpg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

 

 

投产后,将加速中国碳纤维产业链布局,广泛应用于低空产业、风电、储能等领域。此前,吉林化纤、中复神鹰等企业也均实现了大丝束技术突破。

 

特种工程塑料聚酰亚胺,国产化再加速

 

聚酰亚胺曾被赞誉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如今中国企业继续加快这一高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6月26日,内蒙古中科玖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聚酰亚胺(PI)薄膜生产制造项目通过备案,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计划配置24条生产线,产能规划为3000吨。

 

内蒙古中科玖源是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母公司在PI薄膜的产业布局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702092926.jpg

(来源:DT新材料)

 

在高性能聚合物薄膜领域,聚酰亚胺膜处于金字塔尖的位置,被誉为“黄金薄膜”。它也是制约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三大瓶颈性关键高分子材料之一,与碳纤维、芳纶纤维齐名。

 

它除了具有高机械性能、耐化学性外,还拥有优异的柔韧性、热稳定性、电绝缘性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柔性电路板、柔性显示、折叠屏、电气绝缘器件等,满足其高散热、弯曲、折叠、轻薄等要求。


目前全球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主要由美日韩企业主导,如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韩国SKPI等厂商合计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近年来,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打破国外垄断。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布局尼龙66原材料、COC、POE、碳化硅纤维、聚酰亚胺等高端材料产业链,推进关键原材料、核心工艺的自主可控,从原来的“受制于人”,到“自给自足”,再到“领先于人”,不仅标志着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质变,更彰显出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强劲动能。

 

你还知道橡塑行业哪些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欢迎评论区留言!


全文内容需要订阅后才能阅读哦~
立即订阅

相关阅读

化工及原材料
从“卡脖子”到“国产化”,尼龙66己二腈、PI薄膜、COC…新材料产业如何突围?
 2025-07-02
化工及原材料
120万台充电宝被紧急召回,真相竟藏在一张薄膜里!
 2025-07-01
化工及原材料
普利特墨西哥工厂试产成功
 2025-07-01
化工及原材料
瓦克将在K 2025展示能源、电动出行、可持续硅橡胶产品
 2025-06-30
化工及原材料
宝理塑料K 2025全球首发: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及德国TOPAS® COC新厂投产计划
 2025-06-30
化工及原材料
K 2025 展品预览:罗姆 PMMA 塑料助力汽车、照明、医疗等领域
 2025-06-25
编辑精选
更多
【K 2025行业观察】:绿色转型与数字革命下的塑料产业新格局
章健玲 高级责任编辑
一文看懂塑料行业在材料、工艺、法规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利安德巴赛尔、巴斯夫等大厂密集出售传统资产,全球化工产业加速“转型”
张子瑜 编辑
优化产业结构,才能跑得更远。
最新需求
最新供应
PEEK材料在驱动电机上的应用,加工以及其他在驱动电机上应用到的塑料产品。
汽车
某汽车整车企业
尼龙、pebax、医疗级的做材料染色的改性塑料。
医疗
某知名医用包装企业
可用于汽车后视镜的PPS、EPDM和TPE。
汽车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
PCR材料及TPE生物基材料
化工原材料
东莞市时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PCR RPET包装用材料
回收
深圳市星锦雅实有限公司
各类挤出机
塑料橡胶机械及设备
常州金纬片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您可能感兴趣

换一换

  • 人脉
  • 企业
loading... 无内容
{{[item.truename,item.truename_english][lang]}} {{[item.company_name,item.company_name_english][lang]}} {{[item.job_name,item.name_english][lang]}}
{{[item.company_name,item.company_name_english][lang]}} 公司名称    {{[item.display_name,item.display_name_english][lang]}}  

聚氨酯 投资 医疗 碳中和 降本增效 CHINAPLAS国际橡塑展 财报 rPET 英力士苯领INEOS Styrolution 赢创Evonik 博禄Borouge 聚苯乙烯(PS) 单一材料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巴斯夫BASF 沙特基础工业SABIC 多组分注塑机 全电动注塑机 热成型机

从“卡脖子”到“国产化”,尼龙66己二腈、PI薄膜、COC…新材料产业如何突围?

张子瑜
2025-07-02
总结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企业在高性能材料实现国产化突围的进展。
识别右侧二维码,进入阅读全文
下载
x 关闭
订阅
亲爱的用户,请填写一下信息
立即订阅
顶部
反馈
客服
新闻
市场新闻
应用行业
产品类别
专访
视频
图片故事
热点专题
活动推介
杂志
前线
塑料应用
化学品及原料
加工技术与装备
环境与节能
大咖面对面
产品类别
注塑机
挤出机
辅助设备
吹塑机
模具
热流道
螺杆
应用行业
包装
汽车
医疗
回收
电子电器
LED照明
建筑
其他
活动
线下研讨会
在线研讨会
CHINAPLAS
CPS+ 在线供需对接平台
官方刊物
CPS 电子报
媒体介绍
社交媒体
微信
微博
Copyright© 2024 雅式橡塑网 北京雅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内容受版权保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9044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