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CPRJ車用塑料技術論壇暨展示會議已於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國際汽車城瑞立酒店舉行。本次大會主題是“降本增效,堅定邁向汽車‘新四化’”。
在主會場的 “高端對話”環節,受邀專家圍繞 “變革調整,新能源汽車如何借力智能科技突圍上位”主題,探討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進程現狀、挑戰與機遇等問題。
參與討論的專家包括:
國家新能源汽車(NEVC)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博士;
曼胡默爾濾清器(上海)有限公司(MANN+HUMMEL)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徐捷;
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Hozon)副總裁戴大力;
以及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ingfa)董事長助理兼車用行業總監王大中博士。
左起:原誠寅博士、徐捷、戴大力及王大中博士。
消費升級 人車交互成標配
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Hozon)副總裁戴大力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還是離不開金屬材料,“以後車的形態可能是一個金屬加塑料的組合,也可能是一個完全的塑料形態,我相信這個是終極目標。”
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越來越重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設計,用戶的消費需求也在升級叠代。汽車不再只是冰冷的機械出行工具,就像手機不再僅滿足於通話、拍照的功能。“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情感科技注入其中,將不同的功能放在汽車裏,提供更佳的用戶體驗。” 戴大力說。
他指出從用戶的體驗出發,從車型的規劃,車型的製造,包括銷售、服務、用車的環節,都能打造一個全新的、作為智能移動的終端提供給用戶,滿足用戶對出行的想象和體驗。
那麽,當汽車是生活空間的延伸時,汽車結構又將如何滿足這種形態及功能上的變化呢?
國家新能源汽車(NEVC)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博士表示,現在買車的人對於車輛價值的理解跟以前不一樣。“我們以前會看車的大小、排量,材料會看車的內飾,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更關注車的某些方面能不能使用黑科技,讓乘車人坐得更舒適,或者跟車的交互更加方便。”
他認為,消費者希望有一些可以更新的軟件。“現在流行一個詞——電動汽車軟件。實際上就是把用戶的需求真實地反映在車輛設計或人車交互上,讓客戶覺得這輛車是有定製的,讓他們產生買車的欲望。這樣會有更高的客戶滿意度和更高的車輛附加值。現在汽車製造行業出現電動汽車軟件發展熱潮。很多車廠會把語音識別、手勢識別,以及平安監控這些軟件安裝到車裏,增加的成本其實不多。”
如今,智能網聯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國務院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也反映了智能化和電動化兩者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在將來的智能化發展中,輔助駕駛基本上各家都做得不錯,會無限地接近L3。L3意味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駕駛員完成所有的駕駛,並且駕駛員可無需觀察交通環境。
變革下材料及零部件的新機遇
曼胡默爾濾清器(上海)有限公司(MANN+HUMMEL)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徐捷認為隨著新的技術和電動化的發展,像曼胡默爾這樣的企業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曼胡默爾濾清器是一個有著80年歷史的德國企業,是全世界最大的濾清器供貨商之一。
“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對於整個車的舒適性影響很大,也可能會影響後續的共享化。現在後疫情時代對車內工程質量的需求比較大。除了原有的空調過濾系統之外,這些高端技術產品會額外針對用戶增加一些智能管理。這些可能涉及整個塑料行業,包括玻璃企業。” 徐捷說。
他強調,在整個電動化過程中特別是智能化,汽車輸出型的需求會促生出很多新的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業更加應該具有前瞻性眼光,抓住這些機遇,不斷創新。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ingfa) 董事長助理兼車用行業總監王大中博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主機廠對材料的抗菌及消毒功能需求大幅提升。“這些技術已在空氣清新機、新風系統、加濕器和空調等家電產品中成熟應用,我們很容易將技術轉移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上來。”
此外,碳纖維材料因其質量輕、強度大,重量僅相當於鋼材的30%,硬度卻達到鋼材的5倍以上,也頗受新能源汽車歡迎。“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給碳纖維行業提供了巨大機遇。用碳纖維可使汽車的輕量化,大大提升產品性能,並獲得節能減排的經濟效益。”王大中博士補充道。
對於近來熱門的“生物降解材料”,王大中博士認為這種材料在汽車行業的應用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有效控製降解,二是如何降低成本。
“新能源車還有很多改進方面,比如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智能駕駛創新改革體系化等。” 王大中博士說。
能量密度與安全性
對新能源汽車來說,電池的續航能力及能量密度尤為重要,如何讓汽車跑得又快又安全,還降成本,是車企及材料企業需要解決的痛點問題。
原誠寅博士表示,車是交通工具,並非一個能量利用率超高的物體,“我們要避免帶來極大的風險。不同續航能力的電動車應該運用到其適合的場景中,譬如一些電動車的續航能力適合市內駕駛,一些電動車則適合城市間駕駛,我們不應追求非常大的能量消耗。”
他強調,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電池能量密度控製問題,一定是通過多種方式來解決。“我曾經跟很多新材料合作夥伴交流,包括阻燃材料在電池系統的應用。對於未來幾年,車輛的安全性、電池整體,包括在極端情況下,熱隔斷和熱阻絕緣該如何確保人們安全地離開車輛,這些都是電池企業極待解決的問題。”
大咖寄語
原誠寅: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添磚加瓦。
徐捷:每次技術革新都會有優勝劣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和準備。
戴大力:中國的新材料、新工業、新技術能夠引領中國汽車業未來的創新。
王大中:中國人對新技術、新鮮事物有著很高的接受能力。新能源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事物。 |
0
參與評論
提交全部評論